老覃两天前写了篇文章,题目叫《贺龙在会师时给张国焘提了个醒,结果遭了报复,他自己说:差点就被炸没了》。文章说的是:1936年8月10号,中共中央开了个政治局会议,商量了个攻打宁夏的法子。计划是让红一、红二、红四方面军在9月底前,想法子拿下岷州或者它边上的地方,先当个临时落脚点。然后,到了10月到11月,让三支队伍汇合到一起。到了12月,等黄河冻上了,就派两支队伍过河去占宁夏,这样既能跟苏联连上,还能跟东北军一起建个西北国防政府。
蒋介石搞定了两广那边的事儿后,为了别让红军的三个主要部队聚到一块儿,他赶紧把他亲信的胡宗南手下的第1军又调去了甘肃。
毛主席接着制定了《静宁战斗方案》,让红一、二、四方面军协同作战,打响宁静和会宁的战斗。
红军的各个队伍都在紧锣密鼓地为那个战略计划做准备,可张国焘却一意孤行,根本不理会这个计划,自己搞了个“往西走的计划”就推行起来。这一来,不光是把中央的安排全给搅乱了,还差一点就让红二方面军陷入了大麻烦。
说起来,张国焘为啥会搞出个“往西走的计划”呢?他到底是怎么把这个计划给弄起来的呢?
下面我来简单聊聊这事儿。
张国焘对革命事业搞的最大捣乱,就是把红军给拆分了,还自己搞了个“中央”出来。
老覃写了篇文章,讲的是贺龙在会师那时候的事儿。他说,林育英从国外回来后,顶着共产国际代表的大帽子,借着共产国际的名义,硬是让张国焘把那个他自己搞出来的伪中央给撤了。后来呢,贺龙因为这事儿遭到了张国焘的报复。贺龙自己回想起来都说,那时候可真是惊险,我差点就被炸死了。
张国焘心里害怕,加上南下时兵力大减,人手不够,他开始示弱了。但他还是强硬地要求中央变成北方局,而他那个假中央则要改成西北局。他说这两个局地位一样,都得听共产国际代表团的。
按理说,张国焘提出的那个要求挺不讲理的,中央本该立马拒绝。但为了让他能顺坡下驴,还有最关键的是得让他点头带着二、四方面军往北走,所以中央就没直接拒绝他。
张国焘一看,除了往北边走,也没啥别的路可走,于是就领着队伍朝北出发了。
不过,时间一晃到了1936年7月底,张国焘左等右等,没盼来共产国际让他组建西北局的指令,反倒收到了中央批准他成立西北局的通知。
这条指示,说白了就是把张国焘领导的西北局划到了中央的管辖之下。
这样一来,张国焘心里头很是慌乱。
他一想到要去陕北,心里就犯怵,觉得肯定会挨批评,整个人都不自在起来。
他变得懒洋洋的,不想去北方,使劲琢磨着怎么拖一拖去北方的行程。
接到中央关于攻占宁夏的战略部署后,他心里盘算起了一个念头,那就是自个儿带着四方面军往西走,抢在所有人前面“跟苏联连上线”,而不再完全跟着中央的步调走。
他琢磨着,只要能把这事儿搞定,就能让上面的人没法子,这样一来,局面就能反转了。
当毛主席制定了静宁战役的方案后,他从中央发来的电报中了解到,胡宗南部的第1军又回到了甘肃。这意味着四方面军得在静宁、会宁一带的西兰公路上,和胡宗南硬碰硬干一架。他对此更加不乐意了。
接着,他便开始全力实施他的“向西拓展方案”。
他给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出了个主意:陕北这地儿土薄人穷,啥东西都缺,咱们红军三大队伍挤一块儿,日子真没法过。咱不如往西走走,去甘南青海那边,找个富裕点的地方扎下根,先过了这个冬天。等时候到了,咱还能从中卫出兵,帮红一方面军打下宁夏。
老覃上周写了篇文章,讲的是红二、四方面军北上时,张国焘老是玩些小把戏,把在前线跟敌人干的彭德怀给惹毛了。这事儿让毛主席也看不下去了,所以在9月16号,他和周恩来、彭德怀一起给张国焘、任弼时发了电报,明确说了:“咱们得往宁夏和甘西发展,但关键还是在宁夏,甘西那边先放一放。”
朱德和任弼时一再坚持,西北局便在岷州往西三十里的一个名叫三十里铺的地方开了会,商量红四方面军接下来该怎么走。
会议上,朱德和任弼时都明确表态,不支持张国焘提出的往西走的计划。就连以前一直力挺张国焘的陈昌浩,这次也站了出来,反对西进。他们全都站到了一边,支持北上跟中央汇合的决策。
陈昌浩的行为突然变得跟往常大不一样,这让张国焘感到非常吃惊,心里头也开始发慌害怕起来。
说实话,陈昌浩在军事方面的判断力还是挺到位的。
以前,红一军团和四方面军在懋功碰头了。对于毛主席先后提出的松潘战役和夏洮战役计划,他都挺支持的,也站在毛主席那边,觉得应该往北走。但话说回来,他作为四方面军的一个头头,张国焘的话对他影响实在太大了。到了节骨眼上,他还是带着部队跟着张国焘往南去了。
这次往北方走,他打心底里觉得毛主席提出的拿下宁夏的方案,对红军来说是最好的出路,所以就极力争取。
张国焘心里头觉得挺不是滋味。
西北局的会议从9月16号一直开到19号,张国焘这人倔得很,说啥都不听。
毛主席那边得知了这个状况,心里头急得不行,所以在9月19号,他给西北局拍了个电报。电报里头,他把要拿下宁夏、跟苏联连起来的打算,讲得明明白白。还特别指出,现在最关键的一点,就是得想法子拦住胡军,千万别让他们把一、四方面军给分开了。
毛主席把事儿讲得透透的,陈昌浩和朱德他们北上的主意更加铁定了,张国焘想找茬反对也找不到由头了。
那天,朱德和陈昌浩一块儿商量后,弄出了个《静宁、会宁战役计划》,然后给中央发了过去。张国焘呢,也在这个计划上摁了手印,表示他同意了。
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张国焘在签字完毕后,竟然转身以红军总政委的权威,直接向漳县前线的徐向前及各部队头头下达了指令,让他们带着队伍向西挺进。
更奇怪的是,他下了命令后,直接溜到了河那边的后勤部门,躲着朱德和陈昌浩不见他们。
陈昌浩找不着张国焘后,他就用四方面军指挥部的口气,给所有部队发了道命令,让左翼和右翼的军队赶紧停下往西撤的步伐,就在原地等着新的指示。
陈昌浩这么一折腾,张国焘没法再躲了,他赶紧连夜出来,找陈昌浩好好聊了聊,想给他做做思想工作。
陈昌浩事后讲起,张国焘是在大半夜,三点多的时候找上门来的。张国焘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,现在得看革命的局势,得想办法保住四方面军。要是还硬着头皮北上会师,咱俩的兵权就得拱手让人,党籍也得被踢出去。
陈昌浩说:犯了错就得老老实实承认,等着中央给咱处理,光靠哭鼻子可没辙。
张国焘费了好大劲劝说,但一点用都没有,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。
陈昌浩心想,这事儿差不多该收尾了。
不过,张国焘那会儿连夜骑着马,急匆匆地赶往漳县的前线指挥所,打算劝说徐向前他们改变主意。
徐向前回想起,张国焘在9月21号一大早赶到了漳县,他一进屋就急着喊人,要把周纯全、李特、李先念这些管军事的头头脑脑都召集起来开会。他不停地嚷嚷着:“我这主席当不下去了,还是让陈昌浩来干吧。”大家一听,都愣住了,心里头那个惊讶啊,别提多大了。
人都到齐了,张国焘又开始嚎啕大哭,边哭边说:“我去了陕北,肯定是得进大牢的。四方面军的事情,以后啊,就得靠陈昌浩来打理了。”
接着,他颠三倒四地讲述了岷州会议的事儿,把陈昌浩说成是一个想趁机耍手段抢权的小人,惹毛了在场的所有人。
张国焘演完他那套戏码后,又开始老生常谈,把之前劝陈昌浩的话翻来覆去地讲,大意就是要想法子保住四方面军。他还吓唬大家,说要是北上到静宁、会宁跟胡宗南硬碰硬,准没好果子吃,而且陕北那边啥资源都没有。接着,他就提议,不如把四方面军拉到河西走廊,兰州以北的地盘去。
他讲:四方面军打算在兰州的北面,先把永登占下来当作根据地。等站稳了脚跟,就能从靖远、中卫这些地方发动攻击,跟一方面军联手拿下宁夏。就算拿不下宁夏,四方面军还能试着从新疆那边找到国际路线。这样一来,要是能从苏联那儿得到武器支援,咱部队的战斗力肯定能大大提升,到时候中央也没法再揪着我们的失误不放了。
这样一来,四方面军的战士们在前线都被打动了,结果呢,9月24日那天,四方面军就从通渭撤了出来,一路往西挺进。
然而,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。
徐向前带着队伍先赶到了临洮,结果一看,洮河的水位涨得老高。当地的老百姓跟他说,这一段的黄河是往北边流的,因为冬天来得特别早,下游的地方早早就冻上了,上游的水流不过来。现在正好是凌汛的时候,根本没法过河。
张国焘没办法,只能答应往北边去。
可他这么一折腾,把中央的计划全给搅和了,差一点儿就让红二方面军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境地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上一篇:没有了